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替代燃料或能解决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7-03-24 09:53来源:网络浏览:1025
两会 汽车 企业 吉利 李书福 推广 甲醇汽车
 
 
  “两会”目前正在北京召开,来自汽车企业的很多能人已经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其中吉利集团老大,以敢言着称的“舒服哥”李书福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很引人注意的建议:大力推广甲醇汽车。
 
  甲醇(CH3OH),也称为工业酒精,最早是利用木材干馏制取的,因而甲醇也叫木醇或木精。甲醇传统上作为有机化工原料,使用在化工、医药、建材、纺织等领域。由于其燃料动力性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曾经出现过甲醇燃料战车。由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美国、日本、欧洲及其他一些国家为了减少石油依赖,并为了减少空气污染相继发展甲醇汽车。车用甲醇燃料则因此经历了从低比例甲醇与油品掺烧逐渐发展到高比例的过程。
 
  我国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开发已经进行多年。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甲醇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在甲醇发动机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排放和使用安全上进行了技术评价并达到了成熟可靠的水平。
 
  从技术角度而言,我国的甲醇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在甲醇制造的工艺上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燃料方面,煤制甲醇燃料面临着一定质疑。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工作鼓励使用焦炉气、高硫劣质煤制取的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焦炉气和高硫煤制取甲醇对于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不过,目前我国焦炉气制甲醇只占甲醇总产量的18%,煤制甲醇占我国甲醇总产量的65%,高硫劣质煤并不是煤制甲醇的主要原料。另外,煤制甲醇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要高于汽柴油。煤制甲醇每吨耗水达8吨左右,煤化工耗水量一直比较大。鉴于碳排放、耗水量存在的不足,加之煤制甲醇是不可再生能源,因而受到一定程度质疑。
 
  不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甲醇制造工艺中的一些难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这也就让甲醇以关键性替代燃料的身份,随着“舒服哥”的建议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其实,业内有很多专业人士都曾提出,所谓新能源,不应当只局限于电动汽车,替代燃料、太阳能甚至核能都应该被考虑在内。国际知名的重卡制造商斯堪尼亚的中国战略中心执行董事何墨池就曾不止一次提出可以使用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这样做相对于使用电驱动,能够大大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场投放也更为简便,只需利用已有的加油站即可。
 
  另外,发展甲醇燃料、甲醇汽车和其他再生/生物燃料,也可以为国内汽车工业解燃眉之急。从去年国家就已着手制定新的汽车排放法规,而被誉为“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则计划于2020年正式推行。对于这一新规,车企普遍持担忧的态度。此次“两会”上,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就针对国六标准提出了建议。他指出,为满足“全球最严”的“国六”排放法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对行业现状来说基本是不现实的。由于发动机所用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等主要核心零部件都需要升级,对于缺乏技术积累和足够考核验证的国内自主品牌供应商来说,将无法满足要求。国内自主品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市场空间将变得越来越窄,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将受到冲击;同时国内发动机和整车厂与国外品牌供应商的谈判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无形中会大大增加合作成本。另外,如果强行实施国六标准,将迫使目前市场上一大批不合规的车辆面临升级或淘汰的问题,这对于汽车经营和运输市场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所以他建议,推迟国六的施行时间至2022年。
 
  的确,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重新研发合规的发动机系统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使用甲醇燃料或其他替代燃料,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车辆可以无需整体大改,只需进行升级改造,即可重新投入市场。使用替代燃料,也可以大幅减少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实,新能源涵盖面很广,国内企业大可不必在电动车这一棵树上吊死,多条腿走路,可能会看到更宽广的未来。
注:部分数据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资质声明